1.农药化肥过量 农药化肥过量施用、水产养殖饵料过量投放、农业废弃物处随意置的情况普遍存在,成为制约农业绿色发展主要因素,虽然农业面源污染整治工作成效明显,但肥药双减、农药废弃包装物回收处置等工作仍需进一步加强。 
2.环境污染 (1)一般常用喷雾的方式来使用农药,而农药中的有机溶剂和部分农药会漂浮在空气中,直接污染大气。 (2)施过农药的农田被雨水冲刷后,农药会进入江河,从而污染海洋。 (3)一些农药残留的时间比较久,这部分农药会通过土壤的渗透作用进入地层深处,从而污染地下水。 (4)氮、磷、钾是植物所需营的“三要素”。大气中的氮气是绝大多数庄稼不能利用的氮素形态,必须通过消耗大量能源把它变成氨气态活性氮,转化成能够被植物利用的其他形态作为肥料。过去生产氮肥主要以石油为原料,现在靠天然气和煤。这些能源都是我国的紧缺资源,这也正是化肥生产成本居高不下的原因之一。 (5)农药可以抑制土壤生物活动,特别是在长期施药的情况下,造成土壤无脊椎动物,尤其是对控制腐生菌和食草性生物的繁殖的捕食者的毒害作用,而由于这些无脊椎动物能从土壤中摄取农药,并在体内富积,使得以这些无脊椎动物为食的动物,将其体内的农药继续累积,以致达到致死或影响其正常生活的含量。 
3、生态破坏 (1)大量使用农药,会杀伤了许多害虫的天敌,破坏了自然界的生态平衡,导致严重的病虫害,比如红蜘蛛、叶蝉及各种土传病害。 (2)农药不仅造成害虫迅速繁殖,而且还影响了以昆虫为生的鸟、鱼、蛙等生物,造成伤亡事件。 (3)农药对生态系统影响有很多,比如产生水体污染,污染土壤,污染大气,危害环境中的生物等。在施用农药时做到专药专用,尽量准确量取所需的农药用量,远离水源、居民等场所配制农药。 4、改进施药技术,推进科学用药。 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,并合理添加喷雾增效助剂,促进农药减量增效,推广新型高效植保机械,降低飘移损失,提高喷雾对靶性,提高农药利用率,普及科学用药知识,指导农民对症用药、在关键期用药,避免用错药、错过最佳防治期用药。如:大田栽植绿叶菜播后化学除草剂封闭技术等的使用。 5、改进组织方式,推进统防统治。 切实加强科学用肥、用药指导宣传培训。结合技能提升培训、新型职业农民培训、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素质提升培训,着力提高蔬菜种植大户、专业合作社科学施肥技术水平。 
转自:科普中国 |